自美國學者邁克爾·波特正式提出產業集群這一概念后,產業集群已經成為各國工業化進程中的普遍現象。從近一個時期的情況看,家紡經濟的快速提升既能給專業市場帶來大繁榮,也可能給新興家紡市場帶來各種隱患。一個家紡市場如果不調查消費潛力就建設起來,則更要謹防成為“家紡空城”。
專業市場是產業集群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眾多案例表明,專業化分布的產業集群幾乎都是和相關專業市場相互依托,通過相應的專業市場網絡形成更大范圍的產業鏈,進而促進各個專業化產業集群不斷發展。長三角地區是中國家紡服裝重要的產業集群地,這些集群至少具備兩個特點,一是產業特色鮮明,二是有專業市場作為依托。
當前,在承接家紡服裝產業轉移的中部地區,一些具有當地特色的產業集群正在快速成長。但與江浙一帶相比,中部地區的產業集群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尤其是還沒有形成具有特色的專業市場。
在一次共同探討家紡產業集群未來發展道路的座談會上。“快速建立具有當地特色的專業市場,改變原料采購、產品銷售話語權掌握在別人手里的被動局面”被與會者認為是最重要的問題。有了專業市場,以其為依托,可以通過采購會、交易會等形式,把外面的市場引進來,促進當地產業的轉型升級。
對此,我們不能不給予警惕。從某種意義上講,專業市場也是產業集群,是以流通業為主體的產業集群,因此必然伴隨著流通模式的轉變而轉型。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從整個產業鏈條看,中國傳統家紡專業市場大多走的是一條“推”式產業鏈,這其實是一種“不斷拿貨”的庫房模式,除生產企業外,沒有其他相關方關注品牌。其結果是,除了一部分有能力控制全流程的企業之外,大部分企業的品牌運作逐漸減弱。而隨著現代網絡經濟和體驗經濟時代的來臨,不僅以生產制造為核心的傳統產業格局正在改變,而且行業資源也借助家紡市場的力量得到了有效整合,使家紡市場逐步成為新的產業主體。
隨著家紡產業的不斷發展和消費水平的逐漸提升,單純以價格取勝已經難以保證產業集群進一步發展,而深度特色化、細分化則成為更有力的“法寶”。比如,去過浙江海寧皮革城的人都會發現,該市場產品的價格與商場的差距比前些年大大縮小,但其客源并未因此減少。而那些既具有一定專業優勢和底蘊,又面臨產品結構單一、檔次較低等問題的紗線集群,應該隨時關注其上游原料纖維的變化,因為紗線創新70%以上來源于纖維創新。又比如化纖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一是利用先進裝備和技術節能降耗;二是進一步開發應用差異化、功能性等產品;三是大力開拓應用領域,向產業用等更廣闊的市場進軍。那么家紡產業集群完全可以圍繞著這些發展趨勢,結合自身特點,有側重的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