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市區府橫街小商品城二樓專營各類女鞋的徐小姐樂開了懷。“雙休日兩天的營業額突破了5000元,是往年同期的一倍。”
近些年來興起的網購,曾一度對本土小商品市場沖擊很大,然而近期很多網購一族又重新開始在小商品市場“淘寶”,小商品市場迎來了“新商機”。
小商品市場:
“凈價”出售吸引網購族回歸
記者昨日走訪市區府橫街、中興路紅太陽等小商品城,發現人氣頗旺。“很長時間沒有這么好的生意了,一上午都沒閑過!”紅太陽一樓圍巾專柜的凌老板笑著告訴記者,“這個月才過去9天,光這款豹紋真絲圍巾就賣了50多條,去年這個時候一個月都賣不了30條圍巾。”
是什么讓一度受消費者冷落的小商品市場重新受寵?
一圈逛下來,記者發現,很多在“淘寶網”上熱賣的款式,在小商品市場都能找到,像今年“淘寶網”上大熱的哈倫褲、厚底鞋,各家小商品市場的款式也不少,而且吸引消費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商家采取“凈價”出售的策略。
“這雙迷你唐卡價格多少?”“這款125元,已經是凈價,和網上標價基本一樣。”商家孫小姐告訴記者,現在的顧客都很精明,對于流行的一些鞋款,會先在淘寶網上搜索一遍,大致了解價格后再到市場上買,不少商戶也都意識到這一點,在價格上打到最低,直接報凈價,以吸引回頭客。
記者在府橫街二樓碰到了有3年“淘”齡的陳小姐。她告訴記者,小商品市場很多攤主的進貨渠道跟淘寶網上的賣家是一樣的,而且是凈價出售,她現在喜歡網上看款式,再到小商品市場去找,購買行為跟以前反了一下。
變身“淘寶城”迎來新機遇
市區的幾大小商品市場都建于上世紀90年代后期,種類豐富,價格便宜,曾經很受普通市民歡迎。然而,隨著近年來網購的興起,網購商品的豐富、實惠,以及這種購物方式的便捷,削弱了小商品市場的優勢。不少小商品市場原有的管理體系、基礎硬件,也越來越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讓小商品市場一度陷入蕭條。
但從今年開始,不少小商品市場都開始推進市場升級,硬件設施、管理體系、商品結構都在進行巨大調整。像現在市區中興路小商品市場環境和大商場差不多了;府橫街小商品城業主紛紛在網上開店,不僅學會把商品掛到網上展示,還學會在價格和服務方面與網絡銷售競爭。
近期,隨著快遞公司提價及網店運營成本大幅上揚,多家網站提高了包郵的基準價或者不再包郵,很多小商品市場的商家瞄準了這一契機,大批量跟進網絡熱銷產品,反過來爭搶網店生意。外因和內因共同作用,小商品市場為自己贏得了新的發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