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溫州永嘉橋頭的紐扣市場、瑞安場橋的羊毛衫市場、溫州矮凳橋的燈具市場等早期的專業市場曾車水馬龍,熱鬧非凡,而如今有的專業市場已不復存在,有些專業市場在逐年萎縮,門庭冷落。
溫州經濟99.9%由民營企業構成,而中小企業占絕大多數,前店后廠、一鄉一品的塊狀經濟是其早期區域經濟最顯著的特征,其中皮革、服裝、眼鏡、打火機、小五金、低壓電器等產業在全國占據重要份額,并形成多個專業市場。這些產業和市場的崛起,為溫州經濟增添了特色和活力。
產業經濟效益嚴重滑坡
靠實業起家的溫州,其實業經濟是否還具有優勢?先來解讀一組數據。
據溫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統計資料顯示,今年溫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利潤都在逐季回落,個別行業利潤甚至出現負增長。
今年1—8月,溫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76.58億元,同比增長9.6%。工業總產值2715.17億元,同比增長15.4%,分別比一季度和上半年低了4.9和1.6個百分點。實現工業銷售產值2638.85億元,同比增長16.1%,分別比一季度和上半年低了3.6和1.4個百分點。
另外,利潤增幅逐月回落,虧損企業虧損程度加深。1—7月,溫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09.95億元,同比增長10%,增幅不斷回落。其中,小型企業回落最為明顯,利潤同比僅增長6.9%,較上半年回落2.3個百分點。利潤增幅比銷售產值增幅低了7.1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別擴大了3.4和0.9個百分點,表明企業增產不增收的困境在擴大。從企業規模來看,小企業抵御風險能力和成本管理能力較弱,326家虧損的規模以上企業中,大中型企業僅4家,其余的均為小型企業。
當地政府部門一位官員向記者坦言:“近年溫州經濟在逐漸衰退,人均GDP、固定資產投資等多項經濟指標增速在全省倒數第一。這難免引起外界的許多質疑,并提出‘溫州怎么了?過去的發展經驗和模式還靈不靈?’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確令人深思。”
創新力在逐漸衰退
被喻為“小狗經濟”的中小企業,曾以其機制靈活、創新能力強等特點打破計劃經濟的枷鎖,占領市場先機,并擁有一席之地。而如今其低、小、散的劣勢卻縛絆著前進的步伐,使經濟難以達到規模化生產和集聚效應。
對此,北京郵電大學區域經濟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茶洪旺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區域文化有其特有性,溫州老板大多仍在單打獨斗,缺乏重組或兼并的合作精神,致使一些大集團、大企業難以形成,最終地方產業經濟難以達到規模化生產和集聚效應。這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另外,生產方式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缺乏核心技術和科技力量支撐,使傳統產業難以升級換代,戰略性新興產業難以培育,這從某個層面也體現了一些地方創新能力不夠、戰略發展規劃缺乏前瞻性。”
對創新能力不足的說法,溫州亞光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國華也有同感。他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我們跟山東、江蘇等地企業相比有很大差距,蘇州企業為何做那么好?溫州老板多,但大企業少,大家寧做雞頭,不愿做鳳尾,這跟企業家自身觀念局限性有很大關系。”
“溫州早期的創新首先表現在老板能吃苦,其次是抓住了先機,把人家沒有的產業發展起來,但我認為這是在創業,而不是創新。后期把原有產業進一步提升,走規范化、規模化、品牌化之路,雖比前期有所突破,但實際上還是在創業。”塞納集團有限公司行政總監孫益練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達了這樣觀點。
談及溫州模式還有什么優勢時,孫益練認為,溫州過去優勢就是初期階段那些特點,機制靈活,成本低,有闖勁,但這些先發優勢已逐漸喪失。現在,民間資本充裕的優勢還將存在,關鍵看政府如何引導民間資本朝著規范化、合法化、陽光化發展。
溫州一家媒體的部門負責人王先生對本報記者說,溫州模式核心就是民企活力,活力能否繼續煥發是溫州發展的關鍵所在。
轉型升級是必由之路
時下,溫州正面臨地少人多、資源匱乏、人才和資金等要素外流,活躍的資本市場因債務風波處于停滯狀態,工業經濟效益滑坡等嚴峻形勢。
對于溫州未來的發展路徑,茶洪旺認為,溫州模式當年先發優勢的環境已變化,現在的金融環境不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特別是小微型企業不具有先進性,轉型升級是必由之路,但傳統產業整體轉型有一定難度,要經過優勝劣汰,再進行重組合并,形成若干個大企業,走集團化道路。
孫益練則建議,溫州企業家要多到外面考察學習,不斷提升綜合素質和管理水平,不要夜郎自大。現在有些老板去賭博或炒股或炒高利貸,不務正業,結果把主營業務拖垮了,不能僅看眼前賺了多少錢,要耐得住寂寞。
浙江豐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松林認為,產業轉型升級重要,但不要“舍本求末”,放棄現有成熟的產業,而去規劃本土不具有優勢的產業。下一步如果繼續在傳統產業上下功夫,做好做扎實,靠原有的品牌延伸發展,溫州還是有希望的。
陳國華說,溫州發展遇到了大瓶頸,要突破,必須大手筆解決發展中的劣勢。企業規模小,管理不規范,房價高,留不住外來人員的根等等都是發展中的劣勢。辦企業,必須靠人才去創新,安居才能樂業,溫州房價這么高,我們靠什么來留住人才?溫州小企業這么多,為何難做大?這些問題需要大家好好研究和反思。
此外,陳國華認為,企業能否辦好,一個地方產業能否做大,當地政府的宏觀決策和引導也極為重要。市場經濟以市場為向導,但政府也要引導小企業做大做強,一個地方大格局、大產業的形成,需要政府的高瞻遠矚、科學規劃和決策,有些政策層面單靠企業力量是解決不了的。政府必須有所作為。
陳國華還向記者提出這樣一個疑問:小五金、燈具、家具、不銹鋼、制革、紐扣、羊毛衫等市場最早都是在溫州發育起來,為何溫州成不了大市場,反而在全國別的地方形成了大市場?
當年,溫州永嘉橋頭的紐扣市場、瑞安場橋的羊毛衫市場、溫州矮凳橋的燈具市場等早期的專業市場曾車水馬龍,熱鬧非凡,而如今有的專業市場已不復存在,有些專業市場在逐年萎縮,門庭冷落。
“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有些惋惜,這需要我們反思。”陳國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