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連浩特這個中國北方的塞外小市,曾經是一個遙遠的概念。如今,每天都有一班從北京直飛二連浩特的飛機,去二連浩特方便多了。10月中旬,記者踏上了二連浩特之旅。
雖然是早班飛機,但上座率達到80%以上。記者與鄰座乘客攀談,原來他是二連浩特外事辦公室的特木勒。“我們剛從俄羅斯的布里亞特共和國和伊爾庫茨克州訪問回來,以往多是民間貿易,現在我們想建立起二連浩特市和他們的官方渠道。”特木勒說。
特木勒介紹,目前二連浩特的口岸貿易主要以中蒙貿易為主,二連浩特是我國對蒙古國開放的最大公路、鐵路口岸,承擔著中蒙貿易70%以上的運輸任務。二連浩特與俄羅斯之間的貿易要過境蒙古,因為以北京為起點經二連浩特到莫斯科比走濱州線近1140公里,因此以二連浩特為節點的中俄貿易有著巨大的潛力。這也是二連浩特能夠匯集三方市場力量,成功舉辦三屆中蒙俄經貿論壇的原因。
75分鐘后,飛機抵達二連浩特。陪同的同志告訴記者,二連浩特看著很廣袤,實際很小。“二連浩特是一個火車拉來的城市”,1956年,北京—烏蘭巴托—莫斯科國際鐵路聯運正式開通,以二連浩特車站為中心的建筑群成為二連浩特市區的雛形,上世紀90年代二連浩特被定為一類開放口岸,公路建設隨之迅速發展,城市規模和口岸貿易進一步擴大。
統計顯示,目前二連浩特的三次產業結構為0.8:33.4:65.8,以口岸貿易為主的第三產業占比接近70%,今年上半年,口岸進出口貨物達464.9萬噸,貿易額達到17.5億美元,口岸貿易成為二連浩特當之無愧的支柱產業。記者在二連浩特口岸客運通道請邊檢人員格日勒做翻譯,隨機采訪了幾位拎著大包小包回國的蒙古國客人。他們當中,有每月來一次的批發商人,有每年來一次專事家庭采購的散客,采購的商品有水果、服裝、煤氣灶、小梯子、兒童學步車等。
散客主要到二連浩特的義烏商品城、溫州商品城等小商品市場和百貨商店進行采購,而其他零售商則去規模較大的專業市場和物流園采購。
在二連浩特益德物流園,記者采訪商戶建華機電,老板靳詔中告訴記者,今年他代理的機電、機械生意特別好做。
商戶的市場感受在益德物流園總經理王國文那里得到了印證。王國文告訴記者,益德物流園做的是家具、建材、機械為主的出口產品展示交易、倉儲,今年前9個月,就有45.3萬噸的貨物交易出口。近3年來出口貨物數量和質量都有大幅提高,特別是今年前9個月同比增長了40%。
同樣感受到這種好形勢的還有商戶趙龍。趙龍告訴記者,他最初是向蒙古出口土豆、洋蔥等,現在他已將廣東、福建的細菜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精品水果出口到蒙古,附加值提高不少。今年4月,他還花了160多萬元買了4輛冷藏車,他的新目標是俄羅斯市場。
面對幾個商戶對前景的樂觀,記者不禁又想起在飛機上,特木勒向記者表達的憂慮。特木勒說,蒙古國一共260萬人口,即使其正處于大發展時期,但市場容量畢竟有限。而二連浩特貨物要進入俄羅斯,過境蒙古,這項成本是二連浩特與其他對俄口岸相比的劣勢。同時,囿于鐵路運力不足及出口國的資源出口政策的變動風險,鐵礦石、木材進口貿易受到制約。那么二連浩特長遠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當地邊檢的同志告訴記者,或許可以在另兩家企業找到答案
蒙高水泥董事長高玉明原來是做水泥等建材貿易的,看著水泥生意好做,他于2007年建成了自己的水泥廠,產品的70%都用于出口,每到旺季,廠門口排著長長的蒙古車隊等著裝貨。記者來采訪的時候,他正請來設計師進行擴產設計,“最晚明年,我要實現增產30萬噸,達到年產150萬噸。”他說。
高玉明是把國內資源打上“二連浩特”標簽出口到蒙古,而鄒德慧是要將從蒙古進口的鐵礦石打上“二連浩特”標簽,銷往國內。
二連浩特正北經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鄒德慧告訴記者,公司2008年開始從蒙古進口鐵礦石,銷往內陸鋼廠,2010年進口量達300萬噸。現在他們打算在二連浩特開發一個年產300萬噸球團的鐵礦石深加工項目,“這個項目做成以后,我們會把更多的工業附加值利潤留到二連浩特本地。”
高玉明和鄒德慧的轉變,正是二連浩特近年來探索破解經濟過度依賴口岸貿易的一個縮影。當地政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十二五”時期,二連浩特要加快建設“四大基地”,其中第一個就是加快建設進出口加工基地,充分發揮口岸進口資源豐富的優勢,改變進口物資“穿岸而過”的局面,讓三產領著二產跑,實現進口資源過埠增值。記者了解,二連浩特已有15家民營企業在蒙俄取得17處礦產品、木材等資源開采權,這大大降低了在二連浩特建立加工產業的風險成本。
同樣的道理,二連浩特也瞄準了國內產品出口加工的空間,以蒙古國市場需求為導向。目前二連浩特正有針對性地積極引進機電、機械產品后道工序組裝等工業項目,做到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開拓國內、國外兩個市場。